現在的鐵琴,以前又稱為顫音琴(Vibraphone),最早在1916年於美國問世,立即受到爵士樂與舞蹈樂隊作曲家的喜愛。
與鐵琴一樣,顫音琴以鋁合金製成的音鍵,是用琴槌敲擊出聲(圖一),它的音鍵是依照鍵盤形式(如鋼琴)排列在同一個平面上,讓每隻手持琴槌的演奏者,可以同時演奏任何音調。如果每隻手持拿兩根琴槌,演奏者可以一次奏出四個和弦和音符。


顫音琴的音域有三個八度,大多數用軟氈琴槌演奏(圖二)改變琴槌的材質,則可以做出不同的音效(如軟、硬等),關掉電源則可以停止震動效果。
近年來顫音琴又有了新的發展,在每一個音鍵上附裝一個小小的電子拾音器,這種裝置稱為導電共鳴,讓樂器聲音經過擴大與改良,製造出另一種全然不同的音色。

顫音琴的發聲原理
每一個金屬製的音鍵下面,都懸有一支共鳴管,調成語音鍵相同的音高。這種下端封閉的共鳴管,作用在擴大並加強顫音琴的聲音。由同心軸連結的一串葉片,裝在打開的共鳴管頂端,每一個共鳴管都有自己的葉片。
一個電動器使葉片迅速旋轉,導致共鳴管快速開合。這個作用為顫音琴增加一種鼓動與抖振的特殊音效,在音符之間擊出之後會持續的存在(圖三)。